ad_about_banner

平安大华李克难:前路艰难,我们有充足的信心

  • 时间:2011-05-03
  • 文章来源:摘编自凤凰网
  • 【字体: 

2011年的基金市场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基金产品的数量越来越多,基金行业的总资产管理规模却徘徊不前,新基金发行的募集规模越来越小,盈利越来越难。相对于老基金公司、大基金公司能获得巨额的回报,新基金公司、小基金公司的生存压力却越来越大。
        2010年底,平安大华基金公司在筹备近三年后获得到了公司批文,其身后是中国金融市场上的综合金融集团——中国平安,总资产超过1.1万亿元,服务6000万客户,提供保险、银行、投资等全方位、个性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拥有这样雄厚的股东背景,平安大华未来的路到底如何走?摆在总经理李克难面前的,是机会也是挑战。
        面对凤凰网的疑问,这位2002年就进入基金行业的“金牌”经理人表示:“作为新基金公司,对于公司初期所面临的艰难是有所准备的,尽管各方股东对平安大华的发展寄予厚望,但同时对于基金行业的盈利模式和证券市场形势认识也比较清楚,已经做好了两、三年乃至更长时间内基金公司自身不盈利的准备,全力投入以提高投资研究水平和创造良好业绩。”
        在渠道为“王”的基金行业,10多年来主要依赖银行渠道发行的境况并没有太大的改变。平安集团旗下的平安银行和平安证券将使平安大华具有较好的渠道优势,不过我们更想看到的平安大华如何利用平安保险的销售渠道,为基金行业探索新的销售渠道。对此李克难表示,平安大华目前制订的渠道策略是立足于现有的成熟渠道,大型商业银行仍然是基金产品销售的主渠道,平安集团的银行和证券渠道也不可或缺。未来可能会在中国证监会的指导下有步骤的探索利用平安集团其他销售渠道的可行性。
 

磨刀三年不误砍柴工
        凤凰网:平安大华筹备近三年终于拿到中国证监会的公司批文,这中间时间较长,这三年都做了哪些的工作?
        李克难: 2007年底,我们正式向监管部门上报设立申请,2010年底正式获批,相对来说筹建的时间比较长。近三年时间,除了按照中国证监会对于一家基金公司的筹建要求,在办公场地、基金运营系统、制度搭建、人员队伍等方面要达到标准,顺利的通过中国证监会现场检查、上会评审等环节外,重点做了以下两方面实质性工作:
        第一、团队构建及团队磨合。
        目前平安大华有近60人团队人员,业务岗位人员均已全部到位。团队成员中超过三分之一的人员是来自于其他基金公司,三分之一左右来自于平安集团的各专业公司,包括平安集团、平安寿险、平安证券、平安资产管理公司,另外不到三分之一的人员来自其他金融机构。
        经过近3年的相互磨合和体系建设,公司的各个团队之间包括投资研究团队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协调沟通机制,并且整个团队已经完全达到了基金公司正式开展业务的要求,我可以很负责的说平安大华整个团队的专业能力和管理体系能够很好的保障基金产品的募集和运营。
        第二,实战演练投研各个环节。
        在筹备期间,平安大华的投资研究团队已经进行了模拟演练,模拟的两个投资账户采用不同投资策略的实盘操作。模拟账户运作过程中严格按照公募基金的标准管理,并且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投资业绩,为平安大华产品获批后尽快进入实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中一个账户是做绝对收益,从2010年6月底开始,获得了10%的年化收益,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个账户保持了较小的波动率,从来没有低于一元钱面值。
        虽然平安大华的筹建时间比预期长了些,但在团队建设和投研实战上取得的收获让我们对平安大华未来的发展,对马上要推出的产品充满了信心。


        平安资源共享,品牌影响力得天独厚 
        凤凰网:现在新的基金公司、小基金公司生存艰难,平安大华作为一个新的基金公司,如何去跟国内目前已有的62家基金公司竞争?如何脱颖而出呢?
        李克难:我们已经非常深刻的感受到作为新的基金公司现在所面临的市场环境的严峻和压力。确实,新基金公司在现有的证券市场环境下,特别是在基金行业面临的销售渠道现状下,要实现更快的发展所面临的困难会更多一些,更难一些。
作为平安大华,我们一方面确实是充分认识到现在的艰难。另外一方面我们还是有我们独特的优势。
        第一,是品牌优势。“中国平安”的品牌家喻户晓,对我们来说,可以为我们在公司初期品牌推广上提供有利的支持。
        第二,中国平安是中国综合金融集团之一。在这种背景下面,我们可以借助平安集团的综合金融优势,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充分分享其拥有资源和服务。
        以我们跟销售渠道建立的战略合作关系为例,依托平安集团与相关销售渠道的良好合作关系,可以帮助我们更紧密的与现有的基金销售渠道更快建立紧密战略合作关系。特别是在与销售机构谈合作时,有可能会具备一定优势。 
        当然,作为一家基金公司而言,最核心的竞争力还是能不能给投资者提供全面的基金产品和稳定的投资回报。这需要我们自身要组建一个强大的投资研究队伍,建立严谨的投资管理和研究管理流程,并且借助平安集团,我们可以更顺畅、更真实地了解各类机构投资者的对市场的看法,这无论对研究分析还是投资管理都有很大助益。

 
        坚定不移发掘既有的渠道的潜力
        凤凰网:您刚刚说到渠道,因为基金目前的销售渠道确实很单一,只有银行、证券等,现在有第三方的网络渠道,平安集团这边是否有更新颖的销售渠道和模式?
        李克难:我们也在思考新的基金销售模式和引入新的销售渠道,单从平安集团销售渠道来说,平安寿险、平安产险、平安养老险、平安健康险均有各自销售体系,有近50万人的销售队伍。相比银行的客户经理,这些销售人员提供的是一对一的个性服务,并且他们跟各自客户的联系非常紧密,能更清晰的了解客户的喜好、资产状况和风险承受能力等方面的情况。但是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平安集团的销售优势并不能直接让平安大华受惠,目前还在研究与探讨阶段,有很多现实的问题需要面对的。
        第一,保险机构还不具备第三方销售资格。
        第二,基金产品与保险产品存在较大的差异。
        由于不同的基金产品有不同风险收益特征,需要针对不同的投资需求选择适合的基金产品,同时基金产品是自负盈亏,这些与保险产品有着较大区别。
        第三,基金销售和保险销售的业务模式不同。
        目前保险销售队伍熟悉的是保险产品销售的佣金提取和支付模式,由于基金产品结构和收费模式,使得在销售过程中销售费用提取比例、支付方式和计算模式与保险产品销售有较大区别。
        综合上述现状及问题,我们现在的渠道策略仍然是以外部大型商业银行作为基金销售的主渠道,充分挖掘平安集团旗下现有的成熟渠道的基金销售潜力,包括平安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平安证券。同时,平安大华将在中国证监会的指导下积极探索新的基金销售模式和引入新的销售渠道。
        凤凰网:看来平安大华的基金不愁卖?
        李克难:我们只能这样说,相对于其他的新基金公司来说,在和外部销售渠道进行合作的时候能够更多的借助于平安集团与其良好的合作关系,获得较为优惠的合作条件。另外,平安证券、平安银行和深发展银行也都具有基金产品的资格和经验。但是证券市场的阴晴不定和基金销售的严峻现实,使得平安大华在未来基金产品募集中一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


        3年内不以公司盈利为目标
       
凤凰网:平安集团给予了平安大华很多支持,除了支持以外,是否有一些具体的目标?比如说盈利、考核?
        李克难:平安集团对于基金业务的开展非常重视,对平安大华未来的发展寄予厚望。平安大华也结合证券市场变化及基金行业现状给自己确定了明确的目标规划。当然,各方股东对于基金行业的盈利模式和证券市场形势有清醒的认识,知道基金公司最终靠的是投资者对它的认同,一定是通过实实在在的投资能力、投资业绩和服务,基金公司才能获得坚实、持续、稳定的长期发展。
        基于以上认识,平安大华的各方股东、董事会和经营管理层对公司未来发展规划和目标已经达成了共识,并做出了具体的行动计划。具体而言,在公司发展目标上我们设定得很有挑战性,尽快发展成深得投资者信赖的基金公司。在发展规划中根据公司能力和市场现状制定了路径清晰的各阶段发展行动计划,并预计公司成立后的两到三年有可能不盈利,集中力量提高投资研究水平、创造良好业绩,这已经得到各方股东认可。


        发展人才要靠两条路
        凤凰网:这些年基金行业确实在人才的储备上一直是短缺的,您刚刚也一直提到,咱们平安大华在人才上做了很多的工作。你怎么看这个行业里面进行人才加速的培养?
        李克难:人才梯队的培养其实是一个中长期的过程,实际上并没有统一的模式,若公司希望长期稳定、快速发展,就需要制定一系列的人才培养机制和路径。对于平安大华团队构建和人才梯队培养我们主要进行了这几块方面工作:
        第一,核心团队搭建,筹建期间我们通过寻找基金行业内有较长从业经历,过往业绩表现优异,能团队管理经验的专业人员来构成平安大华的核心团队,确保公司成立以后各项业务体系就能够安全、高效、规范的运转。
        未来,我们人才梯队的培养策略会将外部的招聘和内部的培养有效的结合,可能在前一年到两年之内,我们关键的业务岗位人员是以外部招聘为主,到两年以后,我们业务岗位人员更多的是要通过自己的培养和训练。
        第二,投研团队建设,目前我们在投资领域内积极寻找业绩优秀、投资经验丰富的投资和研究人员,同时也着手开展与优秀高校的人才培养合作关系,我们会积极在这些高校中间选择、挖掘一些非常优秀、有潜质的研究生进入投资研究部。
        我们投研团队提倡的投资文化是“共享、共识、共担”。投资和研究人员都可以有自己的方法和风格,但是在大的理念上必须是一致的。同时,研究员将更多、更直接的参与到投资决策过程中,这样的情况下来才能确保投研团队整体的战斗力非常强,以避免投研团队形不成整体的合力,不能保证整个公司投研水平的提高。


        基金行业需要长期经营取得投资者信任
       
凤凰网:基金行业发展也是十多年了,但是投资者对于基金的评判还停留在年排名或者是短期排名上,您认为投资者选择基金是应该着重于哪些方面?
        李克难:个人认为,过于频繁进行基金产品排名或是评价基金投资能力是基金行业目前面临的一个最大的问题。形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基金公司、基金经理本身的问题,也有一部分是因为投资者不太成熟的因素,另外不同财经媒体对基金产品繁多的排名和评价在某种意义上也是成因之一。
        实际上基金作为一个代客理财形式,是基于参与各方的信任,并且需要一个通过持续、全面且比较长周期的考察而逐步增强长期的信任。
        作为基金公司怎么能够得到投资者的信任?从业人员如何在各项业务中增强这种信任,必须有非常清晰的认识和理念,并且能够持续的贯彻于各项业务的始终,同时要用不同的渠道和方式将这些传播给投资者。以基金产品的投资为例,其核心投资理念通过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法律文件明确告知投资者,并运用各种形式的策略报告和业绩分析与投资者不定期沟通。在投资理念经过一个比较长的时间,经过了不同市场阶段的检验以后,必然会得到投资者认同,从而获得“深厚”的信任。
        对投资者来说,同样的道理,就是不要以某一个时点或者是某段很短时间内的基金业绩,来评判某一支基金产品的好坏或是基金经理投资能力的高低,或是按照单一的收益率去评价不同类型的基金产品,而是应该全面考察某个基金公司、基金经理、基金产品。比如基金产品本身的投资理念、投资风格是怎样的?这种投资理念投资者是否认同?基金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是否适合投资者的自身的风险偏好?基金经理过往的投资风格投资者是否能够接受?只有从这样,投资者才能在选择适合自己的基金产品前提下,逐步累积对基金公司的信任。
        另外,作为大多数投资者信息来源的媒体,应当引导投资者从更长的时间跨度和更多的视点、角度去分析评判一个基金的优劣,而不是单纯凭某个时点或某个阶段去评判基金业绩好坏。尽可能避免投资者出现“某一个时点或某个阶段业绩表现相对不是很突出,管理基金的基金经理就水平就不行”判断逻辑。应当更多的引导投资者去看基金经理投资理念是什么?投资风格是什么?通过媒体的努力帮助投资者更加科学、更加合理、更全面的了解和评价基金产品、基金经理和基金公司。


        筹建平安大华是对自己的一个挑战
        凤凰网:您在这个行业内已经从事了很长的时间,作为一个管理者筹建一家基金公司跟管理一家基金公司,你更喜欢哪方面的工作?
        李克难:对于筹建一家基金公司或管理一家基金公司其实谈不上喜欢或不喜欢,应该说各有各的特点和挑战,有各种各样的需要处理的问题和事情。我选择平安大华也是因为平安集团的平台能够更加帮助我个人职业素养的提升。
        对于已经成立的基金公司也面临有很多的压力,比方说具体经营的压力,产品发行的压力,投资管理的压力,日常每一项经营活动都会牵动神经。由于基金行业是一个高度透明、关注度高的行业,所以一旦新司成立以后,作为总经理来说,毫无疑问是会受到来自日常经营管理工作大量的压力,但是另外一方面也能看到直接的业绩。
        对于基金公司筹建而言也会有很大的压力,在公司正式获批之前,最大的压力来源于团队建设和磨合,基金行业的人员进入公司时都是希望能尽快得到中国证监会的批准,以尽快开展各项业务,这时候来自公司内外部压力会非常大。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筹建一家基金公司,也有它有深远意义的地方,从零开始构建整个专业的团队,构建公司整体经营的理念、策略,构建整个公司的文化等诸多方面,这些对于个人一方面是一种巨大的挑战;另外一方面也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用平衡的心态对待压力
        凤凰网:您刚刚说到最多的是压力这个词语,这个行业对于很多人来说都觉得是压力非常大的,您来说怎样平衡这种压力?
        李克难:基金从业人员,特别是管理层和核心业务人员,一举一动都是有来自投资者、监管部门、媒体、销售渠道的关注和监督。以投资研究人员为例,虽然我们说更科学的、更理性的是去评价一个基金经理中长期的投资管理业绩状况,但是现实的情况是投资者、媒体乃至基金公司本身都“身不由己”的频繁对比和排名。比如在基金投资的某个行业短期表现不够理想,就会质疑基金经理的行业选择能力;或是短期内市场快速上升,就讨论基金经理是否加仓,或是某天市场大跌一百个点,基金经理为什么没有预测到并大幅度减仓。这给基金经理的压力非常大。
        怎么平衡和释放这些压力?我觉得更多的是要靠自己保持一个很好的心态,具体来说,第一,要很清醒的认识到在金融行业立足的根本是诚信,特别是基金行业更显重要。人非圣贤,每个人都会因为这种或那种的原因产生失误,但不能将此作为不履行诚信义务的借口,对这点从业人员必须要有非常清醒的认识。第二,在基金行业里若是怀有很多私心做事,是很难承受各种压力的。我们从业人员需要告诫自己时刻以一种勤勉、诚信、专业的态度去认真的对待每一件事情,这样即使市场、投资、经营有较大波动或不顺时,也能够以一种相对平和的心态去对待,把面临的压力转化为前进的动力。

打印此文】【收藏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