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 关于平安 > 平安与希望同行 > 支教日记 > 浙江丽水龙泉市龙南乡平安希望小学——施雯

浙江丽水龙泉市龙南乡平安希望小学——施雯

时间:2008-11-10    文章来源:中国平安    【字体:      

9.6 星期六

渴望知识的山里娃我们把更宽阔的视野带给你

“来,一起集结爱心力量!”昨天,在杭州日报一楼大厅内,6名支教志愿者宣读着誓言。今天,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2008年“新农村•新希望”中国平安希望小学支教行动正式启动。此次活动是由中国平安人寿浙江分公司联手本报,与浙江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共同举办,时间为期一个半月,志愿者将分为五个时间批次前往丽水龙泉市龙南乡平安希望小学支教。第一批志愿者于今天上午,带着爱心、带着希望整装出发。

“我们希望给山里娃带去更宽阔的视野”  

二十年来,中国平安一直致力于慈善教育事业,积极参与各项公益活动,截至2007年,已累计捐款1100万元,在全国各省市边远贫困地区援建了52所希望小学。

此次支教行动,中国平安选择了丽水龙泉市龙南乡平安希望小学。2000年,丽水龙泉市龙南乡被列入浙江省“百乡扶贫攻坚计划”,乡里的四所小学分布在国际级自然保护区凤阳山脚下,信息闭塞、校舍破旧,平安希望小学在当时是其中条件最差的一所学校。

因为学校距离市区太远,交通不便,信息落后,这样的条件很难让教师、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互动交流和吸收国内外最新信息,很不利于交流。针对这一点,中国平安浙江分公司转换思路。“在以往的活动中,我们主要是以捐资赠物、公司员工捐资助养贫困儿童的形式居多,虽然这样能够改善孩子们生活和学习的条件,但是这并不能拓宽孩子的知识面。”中国平安浙江分公司负责人崔龚英总结着以前的活动,但是她想用更实际的行动帮助他们,“与以往的活动相比,我这次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给孩子们带去真正的活力,让志愿者给他们带去更多的知识。”

据了解,在第一批出发的志愿者中,主要以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为主,他们中间有大学生,也有机关工作人员,更有普通市民。在报名期间,他们都表现了极高的热情,打算奉献自己的空闲时间,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我们能够提供坚实的后勤保障”  

提升农村软实力、开拓乡村视野,是2008年“新农村•新希望”——中国平安希望小学支教行动的主旨。为了真正将主旨落到实处,此次活动今年的具体实施机构——浙江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将和中国平安落实安排大量工作,为志愿者支教行动提供坚实的后勤保障。

据了解,该活动自2007年5月推出以来,得到社会的广泛反响,短短三个月的时间就有上千人报名,医生、律师、教师及海外归国的热心人士等120名志愿者奔赴贵州、甘肃、山西、安徽等地的平安希望小学,通过展开校园文化活动、提供教学、培训教师等服务方式,倡导志愿服务精神,使希望小学获得发展的能力。

浙江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包夏华在启动仪式上说:“志愿者们带着浓浓爱心参与这项有意义的公益活动,把丰富知识、聪明才智、人生阅历毫无保留地奉献给希望小学的孩子们,同时也使支教的学校获得了发展的能力。他们自愿服务、无私奉献的精神让我们敬佩和感动。”

“我们奉献了爱心,也积累了人生经历”  

此次前往浙江丽水龙泉市龙南乡平安希望小学支教的6名志愿者分别是贾维青、陈梅芳、夏珺瑶、徐顺之、郁菁和戴砚农,他们中有老师、学生,还有普通市民。

贾维青女士是从江西上饶专程赶来参加此次志愿行动的。贾女士在江西上饶教育局工作,曾在当地中学从事多年英语教学和教研工作。此次参加志愿活动,她除了想为当地的小学生上课外,还为当地的教师队伍进行培训。

陈梅芳大姐是个热心人。她说支教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自己向单位请了一周的假,撇开丈夫和女儿来参加这个活动。两天前,她去新华书店选购了一批漂亮的教学用纸,准备给山区的孩子上一堂生动的手工折纸课。

夏珺瑶和郁菁两个女孩子虽然年纪小,但她们已经是老志愿者了。去年,夏珺瑶就曾前往甘肃一贫困山区的小学支教。而中国美术学院的郁菁则通过在福建的支教经历积累了不少教学经验。她说:“得知自己是第一批支教的人选后,虽然时间紧张,我还是精心准备了一份内容丰富的教学方案,包括以我心中的奥运明星和美丽的家乡为主题的美术课,还有寓教于乐的课外互动内容。”

徐顺之这位在京就读的学生目前还无法正常返校。在看到本报关于此次活动的报道后,他踊跃报名。徐顺之兴奋地说:“让我教什么课程都可以,虽然我没教过书,但这么多年都在听老师教书,自己挺有信心的。”

9. 8          星期一

新校舍 新老师

笃笃笃,早上7点,志愿者贾维青就敲开了领队施佳的房门,“我们几时出发?我想赶去学校陪孩子们晨读。”

于是,开始了第一天的支教工作。

经历7小时的舟车劳顿,昨天第一批志愿者赶到了龙泉龙南乡平安希望小学。9月1日的开学,山里的孩子终于告别了原来破旧不堪的校舍,在中国平安捐资建造的新校舍中学习。

如今,6位志愿者的到来更让他们异常兴奋。“老师给我拍张照吧!”“老师我也要拍!”孩子们在新建的操场上快乐地飞奔,上个学期这里还是一块泥泞不堪的土地。他们争先恐后地凑到镜头前,把志愿者们团团围住,不肯离去。

“同学们,要上课啦,快回教室吧”,英语老师小毛亲切地呼唤着班上的同学。

年轻、活跃,这是小毛给人的第一印象。他是五年级班的班主任,也是学校唯一的英语老师。

从丽水来龙南教书,小毛是学校为数不多的外地老师之一。由于师资匮乏,小毛老师一人要给3、4、5、6年级共四个班级上英语课。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每个星期每班应该上3节英语课,但这里的孩子每周只能上两节英语课。

前两天,小毛老师割除了咽喉处的息肉,一直忍着伤痛坚持给孩子们上课。志愿者贾维清听说后,主动要求给小毛老师代课。江西上饶教育局副局长,从事10多年英语教学与教研工作,这是贾维清的真实身份。此次支教活动,她从江西赶到杭州,是第一个报名的志愿者,并且是第一批志愿者中,唯一的职业教师,也是年龄最长的,大伙都非常敬重她。

清晨,大家沿着山路赶往学校。志愿者夏珺瑶昨天在车上吐了,今天显得有些委靡不振。她在北京语言大学就读英语专业,这次支教主要负责上英语课。

“小夏,你有没有带字母卡?”

“哎呀,我没有带。”

“我这里有,送给你用。”

贾维清既像长辈,又像这支临时教师队伍的小队长。

虽然早上没有课,志愿者们还是赶在8点15分的晨读前到达学校。短短一周的支教时间,大家都很珍惜,渴望有更多的时间和山里孩子分享。

9. 10      星期三

教师节

昨天,是我在龙南乡平安希望小学支教的第2天。晚上,在乡政府边上的饭馆吃了晚饭,我打算徒步回山上的住处。夜幕降临,山路一片漆黑,校长周伟平执意要开车送我。

初次谋面,我对周伟平的印象还停留在白天6年级的第一堂语文课上。当时,我和周校长一起把新文具发给班上的同学,他扣下了两份没有发。

“班上有两个男孩子不听话,欺负小同学,新文具等他们改正错误了再发”,周校长一边嘟囔着一边把两个孩子叫进了办公室。后来,一个男孩哭着鼻子跑了出来。

“你们这次有两个中国美院的学生过来,她们能不能多上几节课?”周校长的问题打断了我的思路。他说,学校其实不缺教语文、数学、英语的老师,倒是音乐、体育、美术和计算机课很缺专职老师,平时都是班主任或者其他任课老师兼。

周伟平是土生土长的龙南人,19岁从师范学校毕业到龙南教书,至今已经有17个年头了,除了英语和美术,平时什么课都上。他说,自己最早是在龙南中学教书,学校鼎盛时有3000多名学生,还有过高中部。后来,因为当地居民的大规模外迁,最后一所中学在2006年停办了,现在,龙南只有小学。

我发现,周伟平有不少白发,这和他35岁的年龄很不相称。

“为了给学校建新校舍,我去年跑了整整一年,光公章就盖了100多个”,周伟平说,自己最希望的是学校能来个副校长,因为要他管的事情实在太多了。

在龙南乡,乡小的办学条件不是最困难的,全乡33个行政村中,还有3所村小散落在深山之中,分别是建龙、建兴、义和三所小学。从乡人的介绍中我得知,周伟平还负责3所村小的行政管理和日常杂务。

“去年,义和小学的新校舍建好了,老房子也粉刷一新了。学校去年有两个老师因重病不能上课,还有一个后来受了重伤也不来了。今年总算调来了3名教师,一桩心头大事终于解决了。”周伟平叹了口气说,现在最困难的还是建龙小学,目前那里还没有网络和有线电视,88个学生中有60多个住校的,孩子们回一趟家要爬一个下午的山。

今天是9月10日教师节,祝所有坚守在教学岗位上的老师们节日快乐!

9.11 星期四

我们的童年很幸福

昨天,是我在龙南平安希望小学支教的第三天。

星期一,语文老师叶王清布置了一篇关于“童年”的作文,要求学生今天上交。

在教师办公室,我翻看着孩子们的作文,发现在对童年的描述中,他们用得最多的词语是“幸福”。

春天在油菜花地里奔跑,夏天在小溪里游泳,四季都有新鲜可口的高山蔬菜和瓜果吃,这些对城里的孩子来说的“奢侈”事,在山里孩子的眼中却是唾手可得的幸福。

推开学生宿舍的门,昏暗的房间里摆着几张简陋的木板床,五颜六色的寝具整齐地叠在床上,洗漱用品就堆放在床前的一张破烂木桌上。

虽然因为路途遥远,很多孩子不得不住在学校简陋的宿舍里,但从孩子灿烂的笑脸上,我没有察觉到丝毫的哀怨。

在学生食堂,我看到餐桌上堆满了饭盒。孩子们告诉我,这里每人都有一个饭盒,里面装的米是从家里带来的,午饭和晚饭都是自己淘米由食堂负责蒸熟。每个礼拜吃的菜是周末提前备好的,有自家地里种的各色蔬菜,有河里钓来的小鱼。孩子们都说,家里带来的菜是最好吃的。

今天下午,我给孩子们上了一堂体育课。我说,今天我们来打羽毛球,他们听了异常兴奋。因为学校里破旧的羽毛球拍早就不能用了,这次带来的新球拍他们是第一次玩。

我发现,五年级的叶春梅连奔带跳,玩得最起劲。从她的笑容中,也许无法想像她是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她的奶奶告诉我,她出生时,母亲因为难产去世。多年前,父亲外出打工后就杳无音信。为了抚养叶春梅,年迈的爷爷外出打工,用每月700元的微薄收入供她上学。

我问叶春梅:以后想上大学吗?她告诉我:“上学真的好开心,我想一直读下去,将来赚钱照顾好奶奶和爷爷。”

9. 12              星期五

残疾女孩张语怡最爱画画

昨天是我来龙南平安希望小学支教的第四天。

下午第二节,我路过二年级的教室门口,孩子们正手舞足蹈地在上音乐课,后排一个短发女孩却默默地坐在座位旁。发现有人望着她,她回头冲我微笑,我这才注意到她只有一条腿。

下课后,我走进教室坐下来看她画画。问她叫什么名字?她说自己叫张语怡,今年9岁了。

“老师,这个送给你”,张语怡把刚画好的画折成了一张贺卡送给我,接着就埋头画起了另一张。我问她是不是很喜欢画画?她点了点头。

张语怡的头发因为化疗变得稀疏。在她脸上,我看到一种有别于她的同龄人的坚强和成熟。放学时,一位村民风尘仆仆地骑着摩托车赶到学校。老师说,这就是张语怡的爸爸。

我拿出张语怡送给我的贺卡给张爸爸看,他落泪了,哽咽着告诉我,去年女儿的左腿痛,查不出病,后来送到省里的医院,检查结果是骨母细胞型骨肉瘤,医生说要马上截肢。女儿就这样失去了左腿,家里也因此欠下了10多万元的医药费。

“她喜欢画画和剪纸,在医院、在家里,随便拿起一张废纸就能画”,张爸爸说:以前孩子很调皮,老是跑出去玩。截肢后行动不便了,一开始孩子很自卑,话也少了许多。慢慢地,在大家的爱护下,她又打起了精神,比以前更懂事了,生活也能自理了。

教师节那天,几乎所有老师都收到了张语怡亲手画的贺卡。